證券時報記者 陳雨康
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製度,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要“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標準體係和基礎製度”。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羅雲峰表示,合肥具備良好條件發展科創和產業投資,隨著風險投資基金規模的持續擴大和國資基金容錯免責機製的不斷完善,耐心資本正在合肥培育壯大。
作為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合肥市持續擴大科創金融有效供給,聚焦科技型企業首貸、信用貸等需求方向,主動前移金融服務,通過引入專營機構、打造基金叢林、創新金融產品、實施“共同成長計劃”等創新舉措,推動金融服務從“看資產”轉向“看未來”,讓“金融活水”澆灌科創新苗。
一個初創科技企業僅憑幾項專利技術,就能獲得千萬級授信;一項量身定製的“共同成長計劃”,背後有“耐心資本”的長期陪伴;全國首單科技成果轉化公司債、全國首批混合型科創票據落地;2024年科技貸款月均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在合肥,創新創業者手持“硬核技術”入場,投資方帶著“耐心資本”接棒,一個廣渠道、多層次、全覆蓋、可持續的科創金融服務體係正在加速構建。
羅雲峰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政府敢分擔,資本才敢投。合肥市著力實施融資風險“有補償”,係統設計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政策機製,豐富“政信貸”產品體係,為1.5萬戶企業授信超1288億元,兌現風險補償近9000萬元。
合肥支持保險公司創新科技研發風險保障產品服務,推出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等科技保險產品30餘種,對企業投保科技保險給予40%保費補貼。對企業融資風險補償的政策,有效撬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2024年全市小微企業貸款增長達20%。
過去一年,合肥“耐心資本”成長的土壤也愈發肥沃。羅雲峰表示,去年以來,合肥陸續獲批AIC股權投資、“科匯通”試點,入選國家知識產權標準化建設、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為“耐心資本”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合肥市聚焦‘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加快培育完善科創金融生態,製定實施金融支持科技創新係列舉措,打造‘科創出題、金融答題’特色服務品牌,‘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互動格局加速形成,金融助力科技創新發展效果持續顯現。”羅雲峰表示。
以國資擔當耐心資本先鋒力量的“基金叢林”正加速構建。據統計,合肥天使基金、種子基金、產業基金全鏈條覆蓋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全市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隻數、規模均實現3年翻番。此外,合肥還發起設立了總規模50億元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基金、總規模28億元S基金等,有力支持科創項目落地。
得益於科創金融的蓬勃發展,合肥“上市軍團”也持續壯大。2024年,全市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戶,總數248戶、3年翻兩番。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0家,居全國第6、省會第2。
今年的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新的目標:迭代升級“創投城市計劃”,擴大“共同成長計劃”覆蓋麵,推廣“貸投批量聯動”等服務模式,全年貸款餘額實現兩位數增長、科技貸款增長20%以上。鼓勵發展並購基金和S基金,力爭股權投資基金規模突破4800億元。用好用足AIC試點,爭取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力爭上市(過會)企業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