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林秋彤 北京報道
2月24日,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雙雙短線再升高,相較上一交易日收盤,日內最高漲幅超200個基點。
截至2月24日16時30分收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價報7.2484,日內盤中最高觸及7.2278,最高值較上一交易日收盤上漲276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日內盤中最高觸及7.2257,較上一交易日收盤上漲267點。Wind數據顯示,2月24日美元指數日內最低為106.1226,較上一交易日(2月21日)收盤106.6501有明顯回落,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均出現短線拉升。
這是2月以來,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第二次出現較為明顯的短線上升。上一次“短線拉升”出現在2月中旬,一方麵,2月12日央行宣布在香港市場增發共600億第二期和第三期離岸央票,另一方麵,美元指數在2月12日至2月17日持續下跌,周內累計跌幅0.14%,美元承壓。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由於受到美國加征關稅政策在市場預期範圍之內,日本通脹上行,市場預期日本央行加息步伐加快,以及美歐公債利差縮小等影響,近期美元指數波動下行,今日出現一定跌幅,這導致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主要非美貨幣出現一定程度的被動升值。
中金外匯研究指出,從外部環境來看,近期美元小幅走弱,日元明顯升值,這對人民幣匯率的表現有一定支撐。不過目前外部環境向好的程度尚有限,關稅等外生衝擊的前景不確定性也較高,市場預期改善幅度相對溫和,匯率走勢也較為平穩。內部環境來看,境內股市的風險偏好或有所延續,投資於權益資產的跨境資金表現可能也趨於改善,不過整體力度及對匯率的支持程度仍在逐步顯現的過程中。
業內專家也對本報記者表示,2月以來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是常態,雖然開年以來部分時段的匯率突破7.3,外幣理財火熱,但是目前為止人民幣相對於去年年底已經升值,人民幣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走弱。
人民幣中間價方麵,2月24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1717,較前貶值21點。前一周,人民幣中間價在7.1696至7.1712之間波動。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消息,有交易員表示,從中間價報價來看,人民幣外部環境改善,監管層繼續過濾單邊預期,尋求中間價恢複彈性時機。市場對特朗普關稅威脅擔憂減弱,美元指數回落,投資者對中國資產信心不斷增長,緩解了資金外流壓力,人民幣市場情緒有所轉向。
業內專家對本報記者解釋,人民幣中間價是觀察央行政策的窗口之一,市場會用模型算出模擬中間價,再看實際公布的中間價相對於模擬中間價是偏強還是偏弱。人民幣貶值時,若實際中間價偏強,意味著央行釋放了較強的匯率維穩信號,不希望人民幣過快、過多貶值;升值時,若實際中間價偏弱,則意味著央行不希望人民幣漲得太快。
國內方麵也釋放出積極信號,央行在2月17日至18日召開的2025年宏觀審慎工作會議上表示,截至2024年末,人民幣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第三位貿易融資貨幣,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穩步提升。2025年將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增強跨境支付、計價、投融資等功能,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融資便利化。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發揮貨幣互換和人民幣清算行作用,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發布的人民幣追蹤報告顯示,2025年1月,按交易金額計算,人民幣在全球支付市場中連續第三個月維持第4大活躍貨幣地位,市場份額占比3.79%,相較於2024年12月提高了0.04個百分點。總體來看,人民幣支付金額相比2024年12月增長了2.1%,而所有支付貨幣的整體增長率則為1.1%。
國際方麵,美聯儲1月會議紀要顯示,目前通脹率仍然略高,經濟前景不確定,特朗普的初步政策提議也引發了美聯儲對通脹上升的擔憂,美聯儲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4.25%至4.5%之間不變。美聯儲對於通脹的態度愈發謹慎,不過市場有觀點認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美元強勢已經進入尾聲,美聯儲麵臨的加息壓力使得市場對美元的信心受到挑戰。
中金宏觀研究指出,如果美聯儲的獨立性受到損害,超市場預期進行寬鬆政策,短期內市場利率下降、美中利差收斂,人民幣匯率可能出現階段性升值。但是如果通脹預期進一步走高,美國市場利率可能會重新抬頭,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不確定性將上升。
“美國新政府上台後,市場正在密切關注其貿易政策動向,這是後期牽動美元指數及特定經濟體貨幣匯率的一個關鍵因素。年內來看,著眼於有效應對外部經貿環境變化,人民幣匯率彈性趨於加大,貶值容忍度也會有所提高,但會持續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王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