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山鎮(唐古拉山上展新姿)
青海新聞網ⷩ海新聞客戶端訊 經過12個多小時的行程,淩晨2點多,從青海省西寧市駛往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高原列車在唐古拉山鎮沱沱河站做了短暫停留。夏季的長江源頭寒風凜冽,氣溫很低,需要穿羽絨服、秋褲才不至於受寒感冒。4534米!全球海拔最高的探空氣象站——沱沱河氣象站就坐落於此。
沱沱河氣象站前身為開心嶺氣象站,始建於1956年5月,1958年5月遷移至現址。經過63年的發展變遷,沱沱河氣象站無論是辦公工作生活環境,還是基本業務、氣象服務等,都較以前實現了巨變。一代代氣象人砥礪前行,在生命禁區創造著氣象事業發展的偉大成績。
用最美的青春年華守望祖國的“天眼”
身處無人區,較很多氣象站,沱沱河氣象站顯得寬闊很多。由於正在實施庭院綜合整治工程,院子裏顯得有點淩亂。走進氣象站值班室,明顯比外麵暖和、舒適、幹淨,一些職工們從遠方帶來的小花小草,也竟然在裏麵頑強生長,帶來難得的綠意。
一群可愛的、渾身洋溢著青春氣息的80後、90後年輕人在辦公室裏忙忙碌碌,井然有序,觀測著無人區裏的風雲變幻。
長期以來,沱沱河氣象站擔負著觀測基礎氣象資料,為民航、軍隊、青藏鐵路、政府部門提供氣象服務的重任。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獲取的氣象資料對於研究整個青藏高原的氣候環境以及全國乃至全球的氣候變化都有非常高的科學價值和研究價值。它是青海主要影響天氣係統如高原渦、高原切變線等的觀測前哨站,是可可西裏廣闊無人區的觀測空白填補站點,是G109國道和青藏鐵路沿線重要的氣象站,對做好天氣預報和各項氣象服務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長年累月,一代代氣象人前赴後繼,在青藏鐵路建設、平穩運行以及長江源生態環境保護、高寒科學試驗、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動物保護、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麵,都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氣象保障服務。
沱沱河氣象站上年齡最大的是今年32歲的站長王烈福,他2010年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站上工作至今,妻子蔡玉琴今年年初才從站上調到格爾木市氣象局工作。他精通業務,聰明能幹,善於溝通,在不大的唐古拉山鎮,幾乎每個單位,都有他的“朋友圈”。
“這裏離家遠,條件艱苦,單位又不多,朋友多了路好走。”王烈福說。在他的管理帶領下,沱沱河氣象站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業務質量保持較高水準,對外合作交流成果豐碩,單位氣氛和諧團結。
值班的還有副站長苗培林以及觀測員雷雅麗、張景泉、喬偉、夏玉丹等,看著都很年輕,但都在五道梁、沱沱河氣象站堅守多年。很多人都說,在唐古拉山上呆著就是奉獻。長期的高寒缺氧環境、風霜日曬使得大家看起來普遍比較成熟。
“黝黑的皮膚和皸裂的嘴唇是我們青春的顏色,我們用最美的年華守望祖國的天眼,我們紮根的地方叫中國!”這是王烈福在前不久參加一檔電視節目時的發言。同樣,這也是全體沱沱河氣象站職工的精神寫照。
在距離藍天最近的地方繪就發展新藍圖
艱苦的自然環境誰也無法改變,但在上級氣象部門和地方政府關懷下,沱沱河氣象站還是一步一個腳印,在實現氣象現代化的道路上艱苦跋涉,在距離藍天最近的地方繪就發展新藍圖。
據老一輩氣象工作者說,建站之初,氣象站的艱苦程度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不通電,工作用電隻能靠發電機,由於物資緊缺,按規定隻能在探空雷達工作時段才發電,入夜後地麵觀測值班、宿舍照明隻能點著煤油燈。取暖隻能靠汽油桶改裝的簡易爐子,用的也是從開心嶺煤礦拉來的劣質煤,新分來的同誌要掌握生火爐的技巧都要很長一段時間,土房子密封不好,冬天冷風從牆縫裏鑽入,凍得人直打哆嗦,夜裏蓋好幾床被子都不覺得暖和。上夜班的同誌,往往需要裹著厚重的大棉襖在值班室裏踱步取暖。最擔心的就是感冒,當地缺醫少藥,離格爾木市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因為高原反應奪取人生命的事情在這裏見怪不怪,時有發生——
那時高空探測使用701測風雷達,數據整理使用PC1500微型計算機,發報隻能用電台。每次施放探空氣球時,由於701測風雷達精度差、天線龐大,不容易跟蹤,老有丟球的事情發生,一到放球時間,大家都是高度緊張,擔心出現失誤。盡管條件艱苦,但每個人都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最怕抓不上球而造成觀測記錄缺測。
在站上工作了12年的原站長王勝倉回憶說,直到2001年氣象站條件才有所改善。職工宿舍改建成了在當時還很時髦的彩鋼保溫板房,采暖方式也變成了土暖氣,站上綜合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尤其探空數據接受由手工電碼筒改為微機輸入,數據實現自動處理。但因經費緊張,站上吃菜吃水、交通不便等問題依然存在,離家遠、回家難、顧家難等問題尤為突出。
近十幾年來,沱沱河氣象站發展實現了飛躍。隨著L波段探空雷達係統和自動站投入業務運行,蘭西拉光纜開通,數據質量和傳輸時效明顯提高。電解水製氫設備的投入,較以前化學製氫安全省力環保很多。2014年,隨著地麵高空氣象觀測業務一體化業務運行以來,更是大大減輕了地麵觀測人員的勞動量,寒冷漆黑的夜,再也不用跑到觀測場去觀測了。
經過多方努力,通過實施台站綜合改造工程,完成了氣象站值班室、職工宿舍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以及庭院整治、道路硬化等工程,采用先進的電熱膜技術取暖,新建的值班室寬敞、明亮、暖和又舒適,職工的工作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目前,氣象站開通了寬帶,配備了電腦,職工通過電視、互聯網,就能了解外麵的世界,使得大家不再閉塞、寂寞。而青藏鐵路的開通使得職工們往返變得方便、安全。
“2017年,格爾木市五道梁氣象站實現無人值守,我們將工齡短、年紀偏小的6名職工補充到沱沱河氣象站,撤下幾名堅守時間長的人到格爾木市氣象局工作,解決了職工兩地分居、子女上學困難等問題。”格爾木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才仁紮西說。
盡管如此,在這裏工作生活依然麵臨著諸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沱沱河氣象站職工們自喻是高原上頑強的格桑花,無懼風雪嚴寒,默默無聞,紮根高原,守望祖國的萬千風雲。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