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單於(冒頓單於活了多久)
- 编辑:言而不信網 - 67冒頓單於(冒頓單於活了多久)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冒頓單於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冒頓單於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冒頓單於簡介資料,冒頓活了多久,冒頓死後誰繼位
冒頓(m㲤㺯234年-前174年),攣鞮氏,冒頓於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殺父而自立。
他首次統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龐大強盛的匈奴帝國,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軍事家、軍事統帥。
即位不久,東胡王乘其立足不穩,遣使索要單於千裏馬。冒頓為麻痹東胡,不顧群臣反對,將千裏馬送給東胡王。東胡王得寸進尺,又提出索要單於閼氏,冒頓左右皆非常忿怒,請求出兵攻東胡,但冒頓仍滿足了東胡王的要求。東胡王認為冒頓軟弱可欺,不再將其放在眼裏。冒頓則乘機穩固統治,擴充軍備,發兵突襲東胡,東胡猝不及防,東胡王被殺,其民眾及畜產盡為匈奴所得,東胡遂滅。冒頓單於又乘勝西攻河西走廊雍州的月氏,迫其西徙。從而解除了兩麵威脅。
隨後,他帶領匈奴征服了樓蘭、烏孫、呼揭等20餘國,控製了西域大部分地區。向北則征服了渾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國,向南兼並了樓煩(今山西東北)及白羊河南王之轄地,重新占領了河套以南地。匈奴居有了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的廣大地區,號稱將諸引弓之民並為一家,擁有控弦之士三十餘萬,成為北方最強大的民族。
冒頓單於有怎樣的經曆?
從秦朝末年農民大起義到西漢建立初期這一段時間裏,中原天下大亂,諸侯國互相攻殺,暫時放鬆了對北方少數民族的防備,乘這個機會,北方的匈奴逐漸強大起來,出了一個著名的領袖叫冒頓單於(匈奴人稱國王為單於)。
冒頓的父親是匈奴國王頭曼單於,冒頓是父親的第一個閼氏生的,按道理將來應該繼承單於的位置,可頭曼單於不喜歡大兒子,便把冒頓送到月氏國去做人質。
冒頓被送到月氏去以後,頭曼單於立即對月氏發起了進攻,想激怒月氏國王,借月氏國王的手來殺掉自己的兒子冒頓。月氏國王果然非常憤怒,把冒頓關起來,準備殺了他。
冒頓從小就很聰明勇敢,他不想眼睜睜地等死,便殺掉了看守自己的士兵,偷了一匹馬,逃回匈奴。頭曼見兒子這麽勇敢,很高興,撥給他一萬多騎兵,讓他領兵打仗。
冒頓在訓練自己的部下時,特意製作了一種響箭,對部下說:“隻要我的響箭朝什麽東西射過去,你們就要全部向這個東西射擊,誰要是不射,我就砍了他的頭!”
在一次打獵中,冒頓向沒有目標的地方射出了響箭,士兵們也跟著射。
但也有幾個人沒有跟著射箭,冒頓立即殺了這幾個士兵。過了幾天,在打獵時,冒頓對自己的馬射出了一枝響箭,大家紛紛向馬匹射箭,有幾個人不敢射,冒頓毫不客氣地殺了這幾個人。又有一次,冒頓對自己的妻子射出了響箭,許多人不敢跟著射,冒頓又把這些人全部殺掉了。後來,在一次打獵中,冒頓向自己父親騎的馬射出了響箭,士兵們立即向馬匹射箭,沒有一個落後,冒頓知道,自己的計劃可以實現了。
一次,冒頓領著自己的士兵跟著父親出獵,他突然對自己的父親射出一枝響箭,部下士兵們立即向頭曼單於亂箭射去,頭曼單於一下子便被射死。冒頓順利地奪過了單於的位置,並把自己的後母和後母的子女全部殺光。
冒頓當了單於後,鄰國東胡想試探冒頓的能力,便寫信給冒頓,要他的一匹千裏馬,冒頓的大臣們都不同意,冒頓卻很爽快地答應了。不久,東胡又要冒頓選一個老婆給他,冒頓的大臣們更憤怒了,而冒頓不但同意了,而且在自己的閼氏中挑了一個漂亮的送去。從此,東胡國認為冒頓沒什麽可怕的,放鬆了對冒頓單於的警惕。
後來,東胡又向冒頓要一片荒涼的土地,大臣們說,反正那片土地荒涼得很,給就給吧。冒頓大怒說:“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麽能隨便送人!給我將同意送土地的人全部殺了!”冒頓傳令,集中全國的軍隊,襲擊東胡,誰敢怠慢,就殺頭!於是,他親率全國的精兵,向東胡發起進攻,東胡本來就沒有防備冒頓,被他揮兵直進,連國王都被殺掉了。
消滅了東胡,冒頓又向西滅掉了月氏,吞並了許多少數民族部落,成了北方當時最強大的一支力量。
在漢高祖劉邦的時候,冒頓單於領兵南下攻破了馬邑(今山西朔州境內),鎮守在這裏的韓王信投降匈奴。冒頓單於又乘勝前進,一直打到太原,高祖劉邦親自領兵去抵抗。
當時,正是大雪連天,氣候特別寒冷,劉邦的士兵不習慣北方的寒冷,連手指腳趾都凍掉了。冒頓單於覺得有機可乘,便假裝打不過漢軍,向北逃跑,想把漢兵引到更加寒冷的地方去消滅掉,劉邦果然跟著追了過來,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陷入了冒頓單於四十萬大軍的包圍圈中,形勢非常危急。
這時,劉邦聽從陳平的建議,偷偷地派人給冒頓單於的閼氏送了一份厚禮,請她勸冒頓退兵。閼氏得了許多寶貝,答應了劉邦的要求,對冒頓單於說:“大王您已經把國土擴大到不能再大了,中原人和我們的生活習慣不同,您就是當了皇帝也管不好,再說您不一定就能勝得了,不如退到自己的老家去。”冒頓單於覺得閼氏的話有道理,便撤兵解圍,劉邦乘機逃回,這就是曆史上的“白登之圍”。
劉邦逃出來以後,覺得匈奴太強大,一時戰勝不了,以和平為好,便派出使者,要求結親和談,冒頓單於也樂於同意,兩家達成了互相通親、和平共處的協議。後來,在漢文帝、漢景帝時代,和親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邊界上雖然有一些小的衝突,但主要是和平的,這種局麵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