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多點、多方位、立體溯源需要全球合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22日電(中青報ⷤ𘭩網記者 張曼玉)7月22日上午,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專家組中方組長梁萬年介紹,武漢可能不是新冠病毒突破界麵的第一現場,新冠病毒的傳播存在人或者動物傳物後,由物傳人,又人傳物的複雜循環模式。
隨著多國科學家對新冠病毒溯源的持續研究,已有多項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地的出現時間早於我們先前的已知時間。據梁萬年介紹:2019年11月,一位意大利女性的皮膚活檢多處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原位雜交反應性;2019年11月27日,在巴西一個市采集的廢水樣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2019年12月13日-2020年1月17日,美國有9個州常規獻血存檔樣本中,有106份新冠病毒檢測抗體呈現陽性反應;2019年12月中旬,法國有報道稱中和抗體的流行率增加;2019年12月27日,法國有一個咯血患者的咽拭子樣本經RT-PCR檢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2020年1月,西班牙巴塞羅那采集的廢水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2020年1月2-3月18日,美國50個州24079份血液樣本中,有9份樣本檢測到新冠抗體呈陽性。
梁萬年表示,無論是對新冠肺炎早期病例、生物樣本,病毒基因序列、天然宿主、中間宿主,還是冷鏈環節的研究,都離不開全球多國多地共同開展。要了解可能導致病毒跨物種傳播,進而在全球蔓延的整個科學過程,就必須深入了解病毒的多樣性和在動物宿主中的進化,動物、環境和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有助於病毒在人和人之間傳播的影響因素。“病毒是人類的共同敵人,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都需要我們團結來共同應對。在溯源這個重大的,非常複雜的,也是難題的科學問題上,需要全世界科學家的合作,也需要各國政府、全體民眾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溯源過程是如此複雜和多元,因此我們要‘真求起源’,不要局限視野,這是全球各地應當進行多點、多方位、立體溯源的重要的方向性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王辰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以互利合作實現發展繁榮
下一篇: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