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說到“八叛徒”從肖克利實驗室成立,在費爾菲爾德的投資下成立了仙童半導體,並且公司發展很好。
但很快,仙童半導體與母公司仙童集團出現了矛盾。矛盾的關鍵就在於仙童集團將仙童半導體貢獻的大部分利潤都收走了,並將這些錢投入到很多不靠譜的項目上。這無疑就是殺雞取卵的騷操作。
半導體是技術驅動型的產業,這就需要不斷地進行研發投入。母公司的這一做法,讓仙童半導體的研發資金捉襟見肘。
再加之,1960年仙童集團就按照當初的投資協議,回購了八人手中的全部股份。
在公司的管理上,母公司也派出了管理層對仙童半導體進行了更加嚴苛的管理。
1961年八人中的拉斯特、赫爾尼和羅伯茨最早離開了仙童半導體。
這裏很值得一提的是,拉斯特和赫爾尼為集成電路的發明做了重要的貢獻,赫爾尼更是發明了讓仙童半導體當時能狠壓德州儀器一頭的“平麵工藝”。
而且,拉斯特、赫爾尼和諾伊斯三人1958年對平麵照相技術進行了改良,製作出第一台用於矽晶體三極管製作的光刻照相機。
集成電路的發明和平麵工藝,我們將在下一章詳細介紹,這裏就先放一放。總之,這三人都是仙童半導體當時的重量級人物就對了。
而促成拉斯特離開仙童半導體的事件也很有意思。1959年以拉斯特、赫爾尼和諾伊斯為首的仙童集成電路專攻小組將集成電路搞出來了。
我們現在會覺得,集成電路多牛逼啊,這簡直是當時半導體的“新世界大門”。然而在當時,卻並非這樣,集成電路並不被看好。
原因有四點:
第一,在那個年代即便是生產晶體管的公司也隻有大約10%能獲利。主要原因在於投入大,但市場需求卻沒有那麽大。當紅炸子雞晶體管都是如此,萌新集成電路的需求就更小了。
第二、業界對集成電路的技術前景表示質疑。認為,集成電路把所有元器件都做到同一種材料上,這並不能充分利用材料。比如,半導體並非最好的電阻材料。
而晶體管這麽好的東西,不應該跟其他的普通器件混在一種材料上使用。這樣,無論是哪種器件都無法發揮最大的效用。
第三、當時的集成電路成本很高。1961年作出來的集成電路一片的售價是120美元,成本就至少要100美元。但如果用分立元件組裝成相同功能的產品,成本隻需要不到10美元。
第四、當時大量的電路設計工程師排斥這個玩意,認為集成電路這種技術方案會導致他們失業。
外麵的人不看好,仙童半導體內部的人也不看好,首當其衝的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戈登ⷦ駈𞣀
摩爾同誌當時和湯姆ⷨ 餺 責研發預算的分配工作,由於仙童集團抽走了仙童半導體大量的利潤,這時候研發資金本來就短缺,於是摩爾大手一揮,把拉斯特小組的研發經費給砍了。
拉斯特就找上了諾伊斯,因為諾伊斯一直就很看好集成電路的。但當時,仙童半導體的總經理鮑德溫跳槽去了Rheem,還帶走了八位資深員工。諾伊斯不得不臨時上陣,挑起公司管理的重擔。新官上任,又要研究技術又要接手公司運營,正焦頭爛額也顧不上拉斯特。
拉斯特同誌很委屈,伐開心,於是就找到關係很好的知心大哥洛克吐苦水。
當初仙童半導體創立時可是洛克幫忙做的融資,一路走來,仙童集團的騷操作他也是看在眼裏。得知拉斯特不開心,洛克就替拉斯特牽線,找上了Teledyne的老板做金主,投資了一筆錢。
最終,拉斯特和好兄弟赫爾尼離開了仙童半導體,走之前又拉上了羅伯茨,三人一起創建了Amelco,為軍方提供高端集成電路。後來,Amelco被Teledyne收購。
拉斯特三人的離開讓諾伊斯很難過,一改往日的“佛係”做派,強勢遊說戈登ⷦ駈𞥒湯姆ⷨ不僅要搞芯片,還要加大力度搞!”最終,兩人被說服,仙童半導體開始在集成電路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1962年當初給洛克寄商業計劃書的克萊納也離開了仙童半導體,他搞風險投資去了。英特爾剛成立時他就投資了以前的這幫兄弟夥。
後來,他的投資公司隨著另外兩個合夥人的加入更名為KPCB,即凱鵬華盈。這家著名的風投投資了穀歌、亞馬遜、京東等一係列項目。
另外一個從仙童半導體走出來的著名投資人是瓦倫丁,他曾經擔任過仙童半導體的副總裁。而他成立的風險投資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紅杉資本了。
1967年2月,仙童半導體的總經理斯博科帶領四位手下離開,去了美國國家半導體。他將國家半導體從康涅狄格州遷到了矽穀,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令其迅速成為全球前十的半導體廠商。
還有一位很值得一提的人,仙童半導體的銷售部主任傑裏ⷦᑥﯼ他在1969年離開仙童創建了AMD。
1968年,諾伊斯帶著戈登ⷦ駈𞥒格魯夫離開了仙童半導體,他兩是八人中最後離開仙童的。仙童的“諾伊斯”時代結束,從1968年起仙童半導體的銷售額不斷下滑,連續兩年沒有盈利。
根據統計,由仙童半導體衍生出來的公司多達92家。1969年在矽穀的一次世界半導體行業峰會上,與會的400人中隻有24人未曾在仙童半導體工作過。可以說,仙童曾經是矽穀的“火種”也不為過。
這裏我們總結一下,從八人集體炒掉老板肖克利,到仙童半導體流出的大量人才帶來矽穀的創業繁榮。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反叛精神”,更重要的是,矽穀有讓這種反叛精神不被扼殺的寬鬆環境。
加州甚至還推出了《商業和職業法典》,規定:任何合同一旦限製了他人從事合法的職業或者貿易之類的行為,都是無效的。”
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壟斷的產生,讓創新和創意能夠獲得發展的機會。
於是,一個人在一家公司學會的技術和技能,再加上自己的創新可以綻放出新的火花來。所謂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實現百花齊放。
但同時,矽穀對相當重視專利的保護。這也形成了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你用我的專利去創新可以,但其中屬於我的技術要給我交錢。這讓“你的還是你的,我的也能發展”,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寬鬆鼓勵創新,專利為創新護航。這種健全的體製,是矽穀後來繁榮的重要因素。
下一章,我們將具體介紹集成電路的發明。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